酪梨 低糖高熱量
【聯合晚報╱彭宣雅】
每年的8月到隔年1月,都是酪梨盛產的季節,酪梨營養高、滋味豐富,是低糖高熱量的水果。近年農委會農試所有心栽培推廣,在中南部掀起一陣「酪梨」風潮,打汁、入菜、做沙拉,清淡特殊的風味,很受消費者喜愛。
非報系
每年的8月到隔年1月,都是酪梨盛產的季節,酪梨營養高、滋味豐富,是低糖高熱量的水果。近年農委會農試所有心栽培推廣,在中南部掀起一陣「酪梨」風潮,打汁、入菜、做沙拉,清淡特殊的風味,很受消費者喜愛。
農委會農試所所長陳駿季表示,酪梨原本是中美洲的水果,台灣從1918年陸續引進試種,主要產區在嘉南平原。他說,中南部民眾吃酪梨比北部流行,通常都會把鮮果切片,沾醬油或蜂蜜,有的還會加上芥末,風味都很不錯
陳駿季說,有人覺得酪梨生吃「怪怪的」,不大習慣酪梨特殊的生果氣味,因此他推薦可以打汁。他以自家經驗說,太太平在家會打酪梨汁,把半顆酪梨加上鮮奶和養樂多,有時又多加一點布丁,「絕對保證好喝」。
酪梨高熱量,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、水分、蛋白質、還有膳食纖維與鈉、鉀、磷、鎂鈣等成分,很適合素食者補充蛋白質營養,且其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,可以降低膽固醇。
農試所研究員鍾志明說,台灣目前種植酪梨以嘉義、台南最多,全台種植面積約539公頃,年產量近6000公噸,因越來越多人發覺酪梨的美味與營養,因此市面上接受度高。
他說,有些民眾不大喜歡酪梨的生澀氣味,但是現在農試所研發的新品種,可讓酪梨不用等到熟透時外表黑黑的才吃,果皮青綠色時就可以切開食用,也不會有生果味。他也推薦酪梨切片,淋上蒜蓉醬油的吃法,聽起來很怪,但就像傳統南部鄉下的青芒果沾醬油吃法,非常美味。
他也說,選購酪梨時可用手指壓果實,如感覺可繼續壓入,而不會彈起,表示已經熟透可吃;一般硬的酪梨要放置4至7 天才會變軟可食用。選購時以果粒大,果皮光滑,飽滿有重量感最好。
耕莘醫院中醫師許禎育表示,酪梨油脂豐富,營養成分高,不少媽媽會製作酪梨泥讓寶寶當作副食品。但她提醒,體型瘦弱、腸胃不好、容易拉肚子的民眾,應該少吃酪梨,且酪梨水分不多比較有黏性,容易生痰,喉嚨不舒服者也不建議多吃。
酪梨炒米粉
農委會農試所提供(非報系)
材料:米粉、肉絲、香菇絲、酪梨、魷魚絲(乾)、青菜(高麗菜、胡蘿蔔)。
調味料:鹽、醬油、糖、胡椒粉、香油、高湯。
作法:1. 酪梨、豬肉、香菇均切絲,青菜洗淨切絲。魷魚絲浸水備用。
2. 米粉先燙熟,撈出瀝乾後加少許油拌勻。
3. 起油鍋爆香魷魚絲、香菇絲、肉絲,加入適量調味料,再加入青菜拌炒,倒入高湯,入味後加入米粉拌炒。
4. 最後盛盤,放上酪梨片和胡蘿蔔絲,擺上香菜等裝飾物即完成。
酪梨沙拉
材料:酪梨1個,萵苣葉1片。
調味料:蠔油適量或千島沙拉醬。
作法:1. 酪梨1個,縱切兩半,取出果核,剝去外皮,再切成塊狀或丁狀。
2. 萵苣葉洗淨,置於盤中,再放酪梨塊,淋上蠔油醬即可食用。冰涼後食用,更增添美味。
酪梨壽司
農委會農試所提供(非報系)
材料:酪梨1個、飯、海苔皮、胡蘿蔔、肉鬆、蛋1個、醋、糖、鹽、米酒、萵苣葉1片。
作法:1.飯與醋等調味料混合均勻。
2. 蛋打散後倒入鍋中煎熟,把蛋皮捲成長方形,切成細長條狀。
3. 胡蘿蔔切絲、煮熟、浸冷開水,放涼後瀝乾水分。 酪梨果肉切成條狀。
4. 在捲簾上放置海苔,中央疊放半張,把醋飯平鋪在海苔皮上約1公分厚,一邊留下1.5公分,擺上所有的材料,紮實的捲起,把兩端整理整齊切塊即可。
營養師小叮嚀:
1.酪梨性質乾中帶涼,拉肚子、脾胃不佳者不適合吃。
2.酪梨油脂豐富,濕熱體質、舌苔厚者不建議多吃。
3.酪梨水分少、易有黏膩感,可打果汁喝比較順口。
4.容易生痰者、喉嚨不適者不建議多吃。
資料來源:新店耕莘醫院中醫師許禎育
記者彭宣雅/製表
全文網址: 酪梨 低糖高熱量 | 聯合新聞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