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誰說吃泡麵一定不健康?你不能不知的麵條大學問
除了米飯,麵條漸漸成為現代人最常見的主食選擇;不過,許多種類的麵條,看似單純的水、小麥和鹽,就能變化出形狀、口感各異的麵條,這除了仰賴麵粉筋性和水分比例的搭配之外,添加物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例如乳化劑、植物膠、保存劑、抑菌劑、色素、修飾澱粉等,可讓麵條的口感更滑、更白、更有彈性、更能久放不壞、久煮不爛或一加熱水就能泡開。
現在有些包裝上並沒有完整的成分標示,像是散裝麵條;乾的、濕的麵條都有,消費者就很難得知麵條製作時用了哪些添加物,各地衛生局抽驗市場上的麵條,違法添加硼酸、雙氧水,也就是過氧化氫,甚至有些加苯甲酸鹽等,因此建議少在市場買麵條。
要選擇非包裝麵條,有兩點建議:
1.不買太白的麵條:
漂白成分使用超量,因此最好避免選擇太白的麵條,一般來說,麵條色澤應該自然不鮮豔,略呈灰白色較佳。
2.以紅鳳菜、菠菜菁頭共煮:
水煮先過麵條,雖然可去除掉一些鹽分或去水醋酸;不過,如果麵條中違法添加過氧化氫,沸點高達152℃,就算用沸水烹煮,過氧化氫仍然會殘留在食物中,危害健康。
因此,在水裡加6片紅鳳菜葉或紅杏菜葉、或3個菠菜菁頭,待水滾後再入麵條,煮熟後將麵撈起、水倒掉,可去除大部分過氧化氫。
除此之外,蘋果皮也有相同效果,這是因為這些食材含有亞鐵成分,可分解食物殘留的過氧化氫成為水。
其實,吃泡麵也能美味又安全!
泡麵已經不只是忙碌一族的果腹選擇,現在更有國際網站每年評比全球美味泡麵,讓泡麵口味愈來愈講究,甚至搖身一變,轉為流行趨勢。
不過再怎麼好吃,多數泡麵仍有高油、重鹹的健康隱憂,因此,使用以下這些程序沖泡,就能吃得好吃又安全。
1.加熱水,讓麵體浸泡一下,這時會有一些油浮出來,在麵還不是很軟的時候,就把水倒掉。
2.再加熱水進入第二泡,同時加入調味包,但不是全加,而是剪開包裝,挑出裡面的固體部,如乾燥肉、菜、醬汁)加入泡麵,排除液體和油,如此可減少油、鹽、糖的攝取,味道也不會太重。
3.吃泡麵容易缺少營養,所以另外燙點青菜放進去,或加個滷蛋或白煮蛋,就能補充較為完整的養分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